中国止咳糖浆走红欧美

   2025-08-18 12
核心提示:有着400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止咳糖浆“Nin Jiom Pei Pa Koa”(蜜炼川贝枇杷膏),近来在欧美市场持续走热,尤其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

有着400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止咳糖浆“Nin Jiom Pei Pa Koa”(蜜炼川贝枇杷膏),近来在欧美市场持续走热,尤其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。这一现象的背后,是文化、产品与市场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从走红的核心原因来看,其400年的中药配方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自带神秘东方色彩,正契合欧美消费者对“天然古法”疗法的追求,而《经济学人》等西方媒体的报道,进一步放大了它的文化独特性。在产品层面,其以蜂蜜、川贝、枇杷叶等天然成分为主,相比西式化学合成药物,更符合当下“清洁标签”的消费趋势,且有不少用户反馈其止咳效果显著,“立竿见影”“嗓子消肿”的评价不在少数。同时,甜味口感更贴合欧美消费习惯,不同于传统西式止咳药常含的薄荷醇等刺激性成分或苦味,其“一汤匙(约15ml)”的东方特色用法还引发了趣味讨论,甚至成了社交话题。

在欧美市场的具体反响中,年轻群体成为消费主力。欧美Z世代将其视作“东方潮品”,在社交平台分享使用体验,推动了病毒式传播,部分用户还将其用于“乳酸菌美式+止咳糖浆”等鸡尾酒调制,拓展了消费场景。值得注意的是,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劣势在此转化为优势:欧美消费者对高价天然药物接受度较高,降低了价格敏感度;中式“模糊剂量”在西方被解读为灵活用法,而非缺陷。此外,新冠及流感季后,欧美市场对非处方止咳药需求上升,该糖浆因“无成瘾性”(对比含可待因的西药)形成差异化,满足了替代需求。

不过,这一热潮也伴随着争议与风险。尽管该糖浆不含可待因、右美沙芬等易成瘾成分,但过量服用仍不可取,需警惕滥用隐患。同时,欧盟国家对中药监管严格,部分产品可能因成分标注不清面临下架风险。另外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川贝枇杷膏适用于风热咳嗽,而欧美消费者普遍缺乏中医知识,可能存在误用情况。专业人士建议,若咳嗽伴随发烧、痰多时应及时就医,而非依赖糖浆掩盖症状。

 
举报收藏 0打赏 0
 
更多>同类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用户协议  |  隐私政策  |  版权声明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蜀ICP备2025144751号-1
Powered By DESTOON